韩城廉政故事(连载二)
发布时间:2020-04-01 09:02:03 来源:

故事二:包拯《请罢同州韩城冶户疏》

人们都说,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然而包拯在韩城也有故事。韩城人一直把流经林源、王峰、桑树坪的那条河谷称为“冶户川”,这是因为河谷下游的煤铁储量十分丰富,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都以冶铁为生,所以就有了这个形象、贴切的名字。汉武帝时(前119),对盐铁实行官营。全国49处设铁官,夏阳(今韩城)就在其中。《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产铁地,在全国已增至104处,韩城为其中之一。五代(960)以后,北方连年战争,导致矿业停顿。

据《韩城县志》记载,北宋年间,包拯(990~1062)任永兴路(辖同州)都转运使时,曾因为铁价过高而仔细、认真的调查过韩城冶户川的近千户冶户,并且向宋仁宗上《请罢同州韩城冶户疏》,提议改革韩城冶户川官营铁务。指出:铁价过高是铁务的成本太高导致的,冶户川(今桑树坪一带)从事冶铁者700余户,而年出铁货“只及10余万斤”。而在当地的七百多户冶铁人家中,真正劳作、干活的其实只有五百来户,其余的二百多户仅仅只是以冶户为名罢了,并不承担其中的差役。这样一来,不仅无缘无故失去了很多壮年的劳动力,还等于变向增加了其他人的劳动强度。因此,他建议应当将冶户川的官营铁矿改为私营,“令百姓取便烹炼,必然铁价转下”“又减省监官一员”,撤销冗余的官员,降低铁务成本,降低人民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能降低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