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韩城二
发布时间:2018-05-21 16:42:18 来源:

史话韩城二 二

韩侯、韩厥和韩原大战是西周时期韩城这块土地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1984年,韩城改为市建制,以前称韩城县。韩城县得名很早,是隋文帝在开皇十八年,即公元598年,因其辖地包括西周初年韩侯修筑的古韩侯城改的名。战国时,韩城名少梁,秦攻取少梁后,又改少梁为夏阳。

西周是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姬发灭掉商王朝、迫使纣王自焚鹿台后建立起的一个中原王朝。西周政治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以拱卫王室。灭商后武王即行大分封,受封的是黄帝、尧、舜、禹的后代,自己的兄弟如周公旦,还有功臣姜子牙等。周成王四年又进行了一次大分封,受封的主要是武王的儿子,即成王的弟弟。《左传》上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意思是邘、晋、应、韩这四个侯爵,都是武王的儿子。邘侯国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晋侯国在今山西翼城西,应侯国在今河南鲁山县东,韩侯国在今韩城市西南的韩原上。高增岳先生的《古老的韩城》以为:“古韩原跨越韩城、合阳两地,包括今韩城的龙亭镇、乔子玄乡、芝阳镇北顶原、合阳的王家洼乡和同家庄乡的一部分。其中心地段在龙亭镇龙亭原上。”韩侯最小,所以封地离西周京城镐地最近,没有越过黄河。

说到韩侯,有必要说说《韩奕》这首《诗经·大雅》中的名篇。这首诗很长,有七十二句,文字古奥难解,不宜在这儿全部引用,请谅解。《韩奕》中也有个韩侯,但不是武王之子,不是周成王封的那个韩侯,而是其后裔继承这一爵位的人。《诗序》说:“《韩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赐名诸侯。”意思是《韩奕》这首诗是尹吉甫写的,用意是赞美周宣王。周宣王西周后期在位,是周厉王的儿子。厉王暴虐,国人暴动,将其流放到彘地,开始了大臣共同执政的著名的“共和”时期。厉王死,大臣们拥立其子姬静为天子。姬静起用仲山甫、尹吉甫、方叔、召虎等文臣武将,使国势兴盛,被后世称为中兴之主。《韩奕》歌颂的是宣王的文治业绩,说他嗣封韩侯的仪式非常隆重,召韩侯入朝,赏赐韩侯四匹马驾的和自己所用一样的“路车”,加赐他两个部族,让他做他北边的诸侯国的首领。

《 韩奕》中“缵戎祖考”的话是宣王对韩侯说的,意思是“继承你祖先的爵位”。“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是追述当年成王的小弟受封韩侯时,因为年龄小,国力弱,得到燕国军民援助,反而筑起比别的诸侯城都大的韩侯城。

诗中的“汾王”就是周厉王,因其流放地彘在汾河边上,诗作者写诗旨在颂扬其儿子,所以称其为“汾王”。说嗣封的韩侯之妻是“汾王之甥”,意在说明其妻与周宣王是表亲关系,由此表明宣王对韩侯的重视,韩侯在周王朝的重要地位。

据《韩城市文物志》,韩侯城遗址在韩城市龙亭、芝阳两镇,东起黄河边的城南村,向西经马陵庄、论功村、大鹏村、新庄,在清水村跨芝水河谷,朝西北方向直至巍山南麓的西英村,全长约十五公里。

公元前757年晋文侯灭掉韩侯国,韩侯国存世282年。八十年后,即公元前678年,晋武公杀掉晋文侯的第七位法定继承者晋侯缗,将所获宝物献给周天子,结果周王室不仅承认了晋武公反上作乱的行为,还将其加封为公爵。在这一事件中,武公叔父姬万功劳很大,被武公封到韩原,世称韩武子。所以,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上说:“夏阳西南有韩原,韩武子采邑。”韩武子以后的第三代韩献子厥,把封地做为姓氏。

说到韩厥,不能不提“赵氏孤儿”一事。当时,权臣屠岸贾想除掉赵朔,用其父赵盾对晋灵公被杀负有责任为由煽动诸将;韩厥反驳说,赵盾当时就不在国内。屠岸贾不与理睬。韩厥便劝赵朔出逃。赵朔不肯,但求韩厥保住赵门香火。韩厥答应了。而后屠岸贾率诸将杀死赵朔,灭了赵族。赵朔妻子怀有身孕,因是晋景公的姑姑,躲进宫中。

赵朔有个家人叫公孙杵臼,有个友人叫程婴。杵臼对程婴说:“赵家都灭门了,你怎么还活着?”程婴说:“赵朔妻子有遗腹。如果是男孩,我要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死不迟。”结果朔妻生了个男孩。屠岸贾知道后,竟到宫中搜查,但没查到。公孙杵臼对程婴说:“抚养孤儿与死比,哪个难?”程婴回答说:“抚孤难。”杵臼说:“我家主人与先生关系最好,您努力承担难办的吧!”于是,就找了个婴孩充做赵氏孤儿,让人告发。最终,自己和这假赵氏孤儿都被屠岸贾所杀。这样,屠岸贾以为赵门灭尽,放了心。而程婴携带真孤,取名赵武,藏于深山之中。

十五年后,晋景公生病占卜。韩厥解释说是赵朔的冤魂做怪,说赵家几代人对晋做出巨大贡献,反而受到灭族的处罚。景公问解救办法,韩厥说了实情。于是,景公处决了屠岸贾,招回赵武,并把赵家原来的封地全都赐给赵武。赵武二十岁加冠成人,程婴对赵武说:“当初为了抚孤,我没能从难赴死。现在,你已长大成人,恢复爵位。是我告知你父亲和公孙杵臼的时候了。”任凭赵武如何哭求,都没能阻挡住程婴自杀明志。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赵武,后来也成了晋国大臣,就是他的后辈建立起了强大的赵国。

《 史记》没说程婴携带赵氏孤儿藏在哪个山中,推想起来,应该藏在韩城梁山深处。韩城在黄河西岸,离晋国京城绛城较远,韩原又是韩厥家封地,呆在附近山中,自然比较安全。联系韩城文物古迹,有助于理解这一推断。

西庄与盘水之间有条大坡叫“九郎坡”,老辈人说:“九郎”就是“救郎”,郎指赵氏孤儿,坡名是为纪念春秋“三义”救助赵武起的。韩城梁山深处有九郎山,山上有九郎庙,《县志》上说祈雨非常灵应。韩城城乡建有好几个“九郎庙”,老城里的九郎庙最大,现在保存尚好,庙里祭的是赵武、公孙杵臼、程婴三人。小曲沟南玉屏山下有赵村,传说是赵氏后裔所建,村中本建有赵盾庙,抗战时拆掉建筑河防,现遗址尚在。西南原巍东乡堡安寨里有赵武、公孙杵臼、程婴三人的墓塚,今称“三义墓”。不过这个名称欠妥,“三义”应指救助孤儿的公孙杵臼、程婴、韩厥三人,不应包括被救的赵武啊。这些,应该能说明赵氏孤儿与韩城的关系了吧。

赵武与韩城的关系,主要还在于韩城是韩厥的封地。后来,韩厥的儿子韩宣子“徙居州”,把家搬到今河南黄河以北温县一带。韩宣子的六世孙韩景候创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

这样,被封到韩原的韩武子,既是后世韩姓的始祖,又是战国韩国的始祖。

在古韩原,春秋时秦晋间还有过一次大战,古称“韩原之战”。当时,晋国强盛。先是,晋文侯灭掉韩侯国,占领了韩原,势力扩展到黄河以西。百年后,晋献公又灭掉骊戎国,娶骊戎国国君之女、大名鼎鼎的骊姬为妻。骊戎在今临潼一带,就是说晋的势力曾扩展到关中平原核心地区。到秦晋之战时,两国以陕西洛河为界。

关于此战,《史记·秦世家》中有过详细记载:秦穆公十二年,晋国旱灾,请求秦国救助。秦穆公车船并用,将粮食络绎不绝地运往晋国京城。隔了一年,秦国饥荒,也向晋国请求接济。晋惠公却以为:“趁其饥伐之,可有大功。”穆公十五年,晋君率兵伐秦。穆公亲自迎战。九月壬戌日,两军在韩原会战。晋惠公脱离大部队冲在前面,兵车战马却陷到泥淖之中。秦穆公与部下纵马追赶,没能抓住晋惠公,反被晋军包围住了,自己受了伤。危急时刻,有三百未着军装的人驰马过来,救了穆公,抓住晋君。这三百人都是秦地歧山脚下的乡下人,他们当初杀吃了穆公一匹走失的良马,被官府抓住,要依法惩治,穆公说:“有德者不因牲畜伤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不喝酒要生病。”结果,不仅没有处罚,还赐给酒喝。这些人听说晋惠公恩将仇报,穆公要发兵反击晋军,便都请求参战。激战中,他们发现穆公被围,就冒死冲锋。于是,秦军反败为胜。当年十一月,晋惠公以赔偿黄河以西的土地以及让太子圉去秦国作人质这两个条件,才换得自由。这样,秦穆公时,秦的国土扩大到黄河西岸,韩城又成了秦国的地盘。

据《韩城市文物志》,在韩原故地,即今韩城市西南龙亭原上,出土了不少戈、矛、戟、镞等青铜兵器,这些兵器可不是出自古墓,而是在地表土层中发现的。这成了史书记载的“韩原之战”的实物佐证。

【附录】

《诗经·大雅·韩奕》译文

巍巍梁山宽且长,大禹治理好地方。

沿着宽阔道路走,韩侯受封来周邦。

宣王亲自宣诏命:“承继尔祖争荣光。

坚持不懈勤职守,切勿辜负我期望;

诏许承袭此爵位,绝非轻易作主张;

惩诫各方不法徒,全力辅佐你君王。”

四匹骏马神采扬,修长高大且健壮。

硕大玉圭手中捧,韩侯觐见周宣王。

天子隆重待韩侯,给予丰厚赐与赏:

华美旗帜饰彩羽,篾篷金辕车一辆,

黑色龙袍大红靴,马额铜饰闪金光,

车前横木覆虎皮,笼头金轭铮铮亮。

韩侯辞都祭路神,道中住宿在屠城。

显父代王设别宴,美酒百壶淳且清。

桌上佳肴作何样?清蒸甲鱼鲜鲤羹。

席间还有何菜蔬?竹笋香蒲盘中盛。

宣王馈赠又如何?四马轳车最尊崇。

酒宴丰盛君义重,韩侯其乐自融融。

袭封归来大婚时,妻是汾王外甥女。

周卿蹶父俏姑娘,韩侯亲自去迎娶。

百辆彩车气派大,前往蹶父的故里。

车车铃铛响铿锵,一路夸耀好风光。

犹如彩云簇拥之,陪嫁女子围新娘。

韩侯四下注目看,满门风采溢鲜亮。

威武蹶父不寻常,无国不至脚步忙。

要为爱女相夫婿,见罢韩侯有主意。

韩侯封国极丰厚,山原川泽莫不有。

鳊鱼鲢鱼样样鱼,雌鹿雄鹿群相聚。

山猫老虎形相似,黑熊棕熊种类一。

庆幸得此好居处,韩侯娇妻最欣喜。

韩侯城邑宽而广,筑时燕师来相帮。

先祖既已受王命,统率百蛮做首领。

王封韩侯袭祖荫,加赐追、貊两族人。

又令北方各诸侯,听命韩侯纳贡勤。

如此城池壕深阔,如此田亩税收多。

常有珍奇来奉献,各色兽皮时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