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廉政故事(连载八)
发布时间:2020-10-12 09:20:54 来源:韩城明鉴网

故事八:“双英”捐书过百万

2019年10月31日,省新闻出版局家属院高英杰、陈秀英寓所的地板上,图书再一次堆成了小山。“这是给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捐赠的10万元图书,加上之前的,我们为韩城市捐赠的图书,已经达到了114万元了。原计划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捐赠到百万元图书计划的这个梦想,我们提前三年超额实现了!”说这话时,二位已近耄耋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高英杰,1932年7月生于韩城市金城办莲池村,曾任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秀英,1937年12月生于韩城市金城办东营村,曾任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英杰、陈秀英被家乡人民亲切地称为“双英夫妇”。

高英杰曾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担任领导工作,赠送图书成为两位老人回报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成了他们捐书举动的最大受益者。从1999年开始至今先后八次给司马迁图书馆捐赠了35000多册、价值七十一万多元的图书。为此,司马迁图书馆还专门辟出五间大厅,作为单独存放他们所赠图书的场地,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还应邀为“双英书斋”题名。另外,市老年大学、晨钟书院和他俩就读过的三所母校都开设了“双英书柜”,接受“双英”捐赠图书。

他们的生活简朴,稀饭面条是家常便饭,身上穿的毛衣还是20年前买的。但高英杰说:“党的百岁生日时,正好是我九十大寿,老伴也八十多了。我们身子骨还硬朗,按照目前的身体状况,如果天有不测风云,我们会留下遗嘱,让子女们替我们来完成目标,一定要捐到150万元。”

“双英”幼年时,由于家贫,历尽艰难才得以进入学堂。入学后他们在家人、老师、同学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所以,“双英” 时常说,是故土的养育,使他们成才;是党的教育引导,使他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此,1996年,象山中学建校70周年时,首次为母校捐赠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图书。在此后的24年间,他们对故乡先后进行了29次的捐赠。

酷热的三伏天,一支老式电风扇呼啦呼啦地吹着。“双英”家里除了满墙的书架和摆放整齐的报刊杂志,到处堆放着旧纸箱,有旧酒箱、苹果箱,更多的是药箱,二老说,这是他们从经常买药的药店要来的。药店老板在得知他们的义举之后,非常支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攒下的箱子送给他们。卫生间里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子,盛满了用过的水,用来冲厕所,拖地板。二老的衣食住行也非常简朴,粗茶淡饭却吃的津津有味,出门除了坐公交车,更多的是依靠他们一双不再健硕的步履完成的,华商报曾有一篇报道,名叫《一件穿了30年的旧毛衫》,说的就是陈秀英的真实生活,这就是在家乡文化建设上、在屡次赠送图书上一掷万金的两位老人的真实生活。

2019年7月,中央文明办召开的全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中,“双英”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