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廉政人物(连载十)
发布时间:2019-12-02 08:56:49 来源:

第十篇 “六无”宰相词人张昪

张昪是韩城唯一一位词作被收录在《唐宋名家诗词》和《全宋词》的词人。其最有成就的词是《离亭燕》和《满江红》。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迎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这是一首写景怀古词。上阕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美景,雨过天晴后的秋色显得分外澄明和洁净;下阕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和忧伤,情浓而质朴,怅然而语凝。《离亭燕》被收录进《唐宋名家词选》中。

《满江红》:无名无利,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况值群山初雪满,又逢明月交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果。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这是张昇80大寿时酒后脱口而出的,全词豪情勃发,感情奔放,旷达大度,极力推崇“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的隐逸闲居生活,追求“携酒殢东风,眠芳草”的潇洒自在,直抒胸臆,令人钦佩。但张昪一生做官51年,当了16年宰相,历仕三任皇帝。老境返乡,却难以度日。只好搭个草庵,过“荻帘纸张、布被革履”的生活。

张昪(992-1077)字杲卿,北宋韩城芝川里(今芝川镇)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一举进士。任楚丘(今河南滑县东)主薄。在此任上,南京留守王曾称其具有三公辅相之器;陕西经略使夏竦也欣赏张昪才干,多次举荐。逐被提升为掌管财赋的度支员外郎,掌诸王居址的六宅使,掌泾原、秦、凤三州兵马屯戌,和训练、器甲、差役的都监等。但张昪为方便照顾年迈的母亲,请求“归故”任职。宋真宗开恩任其为山西绛州知州(就近韩城)。后因才干出众,被调任京西转运使、邓州知州(湖北与河南交界)。因离家较远,张昪又提出辞官回家奉母。朝中有人指责他避事。名臣范仲淹上疏:“张昪岂避事者?”朝廷遂准许他回家奉养母亲,成全其一片孝心。

为母亲养老送终后,出任户部判官、开封推官、知杂御史,改龙图阁直学士,执掌秦州(今甘肃天水)。至和二年(1055),被召兼侍读,拜为御史中丞,主管监察事务。刘沆当时担任宰相,怨恨御史范师道、赵拤说过自己的不是,暗中想把这两个人调离御史台。张昪反对道:“御史负责监察,是天子的耳目,怎能因为宰相不满意免职呢?”于是上奏仁宗,与宰相争执。结果,皇上免去刘沆的职务。仁宗见张昪不论先前任御史,还是后来任中丞,总是正视现实,不避权贵,直言不讳,便对他说:“爱卿孤立,不结党营私,才能这样啊!”这是一种贴心的赞叹。张昪回答说:“在皇上身边做事,皇上就是臣的依托,臣不感孤立。而现今陛下的臣子,只吃朝廷俸禄一心提高自己名望的人多,赤心为国的人少。我个人以为,陛下才有些孤立!”说得仁宗又是一番感动。

皇佑三年(1051),张昪任枢密副使,两年后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皇佑六年(1054)为枢密使,被尊称为“枢相”。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赵曙即位,张昪已两鬓霜尘,萌生退意,便请求辞官告退。英宗准五日一朝,名臣司马光也上疏,无奈张昪去意已决,英宗只好赠其太子太师一职,准他致仕。治平二年(1065)七月,张昪辞官归里。治平四年(1069)正月再次出任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改镇河阳三城节度使,闰三月以太子太师致仕。熙宁十年(1077)农历十月去世,时年86岁,被追赠司徒兼侍中,谥曰“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