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离休干部,没有离休党员”
发布时间:2018-07-13 08:25:54 来源:

新中国成立前,他加入“地下党”,不惧危险、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纪检监察干部,秉公执纪、惩恶扬善;离休后,他言传身教,为后辈树立榜样。

他叫张弟寿,重庆市荣昌区纪委离休干部,一名有着69年党龄的老党员。

“‘黄泥坳,黄泥坳,松树密又高,绅粮(地主)酒肉吃不完,穷人只有啃红苕。’这首民谣正是当时穷苦百姓的生活写照……”张弟寿找出自己的回忆录《参加革命前后平凡一生的回顾》放在桌上,在我们翻阅这厚厚的一摞手稿时,他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

1948年,荣昌地下党负责人在直升镇秘密发展了一批地下党员,并陆续建立了直升镇苏家湾等多个地下党支部。当时,苏家湾地下党支部书记就是张弟寿的哥哥张弟先。

放暑假回家的张弟寿在哥哥的影响下,于1949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苏家湾地下党支部的一员,开始革命工作。

重庆解放前几个月,当地群众由于受到各种反动宣传的影响而惶恐不安。关键时刻,张弟寿与苏家湾地下党支部的党员一起,贴标语、发传单,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谎言;组织群众学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传递各地解放消息,凝聚民心、激发斗志。

“因为‘地下’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鲜为人知。”张弟寿说,其凶险程度虽不比战场,但也时刻面临着危险,而正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

1953年开始,张弟寿从事纪检工作,曾先后在江津地委纪委、江津地委监委、永川地委纪委工作,曾任重庆市纪委第二纪检处副处长、调研员,1991年在重庆市纪委离休。近40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生涯里,他长期奋战在查办案件第一线。

时间回到1983年2月,原永川地区撤销,并入重庆市。原永川地委部分干部在原永川地委机关停止办公前后,突击调动干部职工进城、滥发物资、私分现金、大吃大喝等。这股不正之风影响恶劣,群众甚至举报到了中央。

1983年6月,四川省委依据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批示,责成省纪委、省财政厅等单位,会同重庆有关单位成立调查组,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曾在永川工作过的张弟寿就是调查组成员之一。

“我是纪检监察干部,如果有案不查,有腐不惩,有乱不治,就是最大的失职,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在调查中,许多熟人上门说情,张弟寿都严词拒绝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致调查,问题一一查清。最终,违规调入城区的干部职工均回到原单位;违规转干的人员资格均不予承认;违规发放的物品被收回,遗失或者损坏的照价赔偿;发生违规吃喝问题的单位,由单位领导作深刻检讨;私分、滥发的现金一律收回;原永川地委第一书记白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被调离岗位,一批干部受到查处……对当地不正之风的纠正和查处,赢得了群众一片叫好。

1991年,张弟寿办理了离休手续。“只有离休干部,没有离休党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离休以后,张弟寿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学习确保思想常新。他用镜头记录重庆改革开放40年的新变化、新成就;风雨无阻、寒暑不论,坚持参加组织生活会;传承良好家风,教育子孙向上向善、清正廉洁,遵纪守法走正道。他获得重庆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共产党员”、重庆市纪委机关“优秀党员”等称号。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红日东升照四方,伟大的人民顶天立地,伟大的军队握紧枪……”6月12日,在“见证改革开放40年”系列文化活动中,88岁高龄的张弟寿与党小组同志一起登台演唱《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雄壮激昂的歌声唱出了一名老党员心中坚定的信仰。(中国纪检监察报 徐杨 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