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不走的扶贫队长
发布时间:2019-05-13 08:20:34 来源:

“五一”前夕,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吉祥乡黄花村党支部收到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申请人叫马廷训,是黄花村一名脱贫代表。在薄薄的两页信纸上,这位农民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入党的强烈愿望:“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民,现在,我脱贫了,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

马廷训之所以申请入党,还要感谢汤原县纪委监委驻吉祥乡黄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清峰。用马廷训的话说:“王队长是党的好干部,我也想向他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党的恩情。”

提起王清峰,吉祥乡党委书记王贵忠还记得对他的第一印象:“当时看见王清峰拎着一个小书包来到村里,以为村里来了一位‘走读’干部,想着他恐怕坚持不了几天。”后来王贵忠发现,自己想错了。

黄花村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土地确权后,村里各种矛盾纠纷增多,一些村民经常上访。解决最棘手的矛盾纠纷成了王清峰驻村后的第一项工作。

“乡亲们,每宗地的土地权需要经过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登记造册、颁发土地证书等土地登记程序,才能得到最后的确认和确定,这一切都是依法依规办理的……”一开始,王清峰给大伙讲法规,正面引导,却没人买账,反倒让村民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他不是来扶贫的,是来耍嘴皮子的,个别村民扬言要把王清峰赶出黄花村。

“你们要赶我走,我还就不走了。必须得把问题症结弄清楚。”王清峰的倔劲上来了:“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一定要让大伙知道,我是真心实意来扶贫的。”

贫困户秦兴德家想贷款,王清峰往他家跑了11次帮助想办法;村里有几名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王清峰几经辗转向大学生所在学校打电话,反映学生家庭情况,提供贫困学生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几名学生都享受到了教育扶贫优惠政策;村民王敏(化名)患有甲状腺癌,王清峰让刚做完甲状腺切除的妻子带她去天津肿瘤医院看病……

“那段时间王队长连续半年没休过一个周末,连妻子生病住院也顾不上。”在村干部眼里,王清峰真是拼了。

“黄花村现有582户、1551人;村内贫困户77户、162人,现已脱贫66户、142人……”2017年5月,为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彻底解决精准识别中存在的错评、漏评、错退、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与实际不相符等问题,王清峰带领队员们用10天时间走进386户农户家中重新核算人均收入和“三保障”情况。

“那时在村里真是没白天黑夜。”王清峰说,当时正值农忙季节,农民每天都早出晚归忙着插秧,他要想和村民当面核实情况,只能比村民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白天工作队队员们需要统计数据,到晚上又要挨家挨户核实情况。10天之后,最新识别出的贫困户名单公示了,村民都非常认可。

王清峰深知,摆脱贫困,单纯依靠外部“输血”不是治本之策。要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必须要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单纯的物质资金支持转变到重视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彻底转变农民“等靠要”的思想。为此,王清峰积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鼓励村民抵制赌博行为,切实加强村“两委”建设。

“我们也不想天天在家喝酒打麻将,但是村里也没有其他的休闲娱乐场所,现在好了,王队长带领党员干部在村委会旁扩建了5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协调有关部门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安装了10套健身器材,还自掏腰包为健身队员们买了服装,现在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跳起广场舞了。”说起如今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村民的精气神上来了,王清峰又开始研究扶贫政策:“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只要是贫困户符合要求的,就一定要让他们享受到。”为了让贫困户知道自家应享受哪些政策,王清峰专门制作了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图,张贴在村健身广场宣传栏内,让他们自我对照,确保各扶贫职能部门落实扶贫政策不落一人。

当初贫困户不理解金融扶贫带资入股,现在入股的贫困户每户年均能分得3000元左右。贫困户秦兴德说:“我就相信王队长,当时同意入股的25户贫困户都受益了。”

如今,村里的道路硬化了,农田路修整了……黄花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变化的,还有村民对王清峰的态度:“我们曾经对王队长恶语相向,心里还真过意不去。现在我们知道了土地确权是国家的好政策,现在弄懂了!”

2019年,是汤原县全县脱贫摘帽之年,黄花村整村脱贫进入倒计时,但黄花村的村民们却不舍得王清峰走。“即使脱了贫我也不会走,我会继续坚守到2020年。就算我回县里了,你们有困难还是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也会时不时地回来‘串门’。”王清峰一席话说得村民心里暖暖的。和初到黄花村时相比,王清峰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以前村民不信任我时,我都能把工作做到位,现在他们这么信任我,我更得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让大伙的生活更有奔头。”(中国纪检监察报 纪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