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娟婷:
我心爱的女儿,还记得爸爸在《杖乡吟》中的小诗“女儿睡了”,那时爸爸在渭南工作,出于对劳累的妈妈的怜爱和对女儿的期望,天天盼着女儿好好读书,快快长大。现在两个女儿都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而且成家立业、为人之母。但是我觉得“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不管生活多累,工作多忙,都不要放松了读书。
前几天,我到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考察学习,在学院宾馆看到两本书:《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讲故事》。回来后我找遍了所有的书店,都没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你姐谈起这件事,她很快从网上给我给买了,而且第二天快递就送到了。我用了不到十天时间,仔细品读了这两本书。这两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一位治国理政的政治家,更让我认识了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化达人。总书记用典那么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讲话中的故事那么妙趣横生、准确自如。我深深感到,读书的确是一辈的事。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读书的条件特差。爸爸读第一本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时,认字还不全。后来,我又忙里偷闲拉着风箱、蒸馍做饭时读完了《三国演义》。为什么现在讲三国故事那么熟,《青春之歌》的许多精彩段落,我还能朗朗上口的背下来。读得艰难,记忆深刻啊!现在社会上人心浮躁,越来越多的人远离挑灯夜读的意境时,可我依然觉得读书是件唯美的事,是难得的精神享受,每晚我都是在书香中进入梦乡。
文革结束时,爸爸已经接近三十岁了。爸爸上大学是三十岁以后的事。爸爸和比我小十几岁的年轻人同堂读书,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的每本书缝内都有许多头发丝,你妈妈说保存着,让孩子知道长辈读书之艰辛。回顾几十年的人生旅程,我每一步都在书的阶梯上留下了脚印。后来是越读越读出了味道,读出了意境,读上了瘾,自觉胸中天地小,方知书中乾坤大。这一生,爸爸没有什么嗜好,只知与书为伴,与文交友。没有留下万贯家财,却留给了你们近万册书籍。古人云“用餐顿顿可无肉,居家时时必有书”。一天不看书,就觉得食之无味,寐亦不香。毫不夸张的说,爸爸在生活处于逆境的日子里,是书拯救了我,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读书是心灵的鸡汤,能够医治人的浮躁、浮浅,以及日渐滋生的麻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一个人人生的高度。这一生能走多远,我不知道,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生我能和书一起慢慢变老。
女儿,你们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要记着咱们的家训,并身体力行之:“以勤劳为本,与诗书为伴,行仁义之事,做忠孝之人”。你们的确需要鉴往知来,读书不只是熟悉几个故事、记住几句名言、了解几个典故,而应该由此推开世界的大门、迈开脚步,深入到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去。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走进书籍,走进阅读,增长知识,提升素养,天天记阅读,时时不放松。把自己植根于书籍的沃土,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人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床头放着书,案边不离书,手不释卷,孜孜以求。切记,切记!
爸爸 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