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纪委监委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有效破解纪检监察监督和基层民主监督贯通衔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一是规范职责权限,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督促各镇(街)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工作内容、方式程序,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聚焦主责主业、发挥职能作用。如,西庄镇在实地走访镇村干部、村民,摸清基层实情的基础上,围绕村务决策、村务公开、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资产资源管理、干部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细化列出14项监督重点,实现村务“照单”监督。针对村务监督委员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各镇(街)党组织按照“通俗易懂、易于执行”标准,建立监督检查、线索排查、入户走访、情况反馈、监督公开、工作例会、定期报告等一系列制度,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运行、有效履职。
二是强化培训指导,解决不善监督的问题。督促各镇(街)党组织将村务监督委员会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党纪法规等重点内容,邀请纪委监委、农业农村、财会、审计、民政等部门专业师资力量授课辅导,全面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如,金城街道办每月确定一个专题,先后就“三务”公开、“三资”管理、项目建设等开展业务培训。各镇(街)纪检监察组织建立“包村帮扶”制度,指定纪检干部包联辖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围绕“应该监督什么、如何开展监督、发现问题如何处置”等必备技能,通过制定监督清单、联合开展检查、定期座谈交流、听取工作情况等方式,帮助村务监督委员会熟练掌握业务能力和监督技巧。
三是加强支持保障,解决不敢监督的问题。督促镇(街)党组织梳理重大决策、重要项目、财物管理、“三资”管理处置等事项,分类建立村级干部权力清单和风险清单,为开展村务监督提供依据、划出红线。坚持“事前介入、事中把关、事后监督”原则,要求村级党组织主动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列席党支部会、“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全过程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探索建立问题线索直报机制,对涉及村“两委”班子成员违规决策、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线索,村务监督委员会可跳过村“两委”,直接上报镇(街)纪检监察组织。对不配合、不支持,干扰和阻挠履职的行为,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为村级监督委员会大胆工作“撑腰鼓劲”。
四是严格考核管理,解决不愿监督的问题。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月向镇(街)纪检监察组织上报监督检查工作台账及问题线索排查台账,每半年汇报一次村务监督情况,每年向群众开展一次述责述廉,接受群众质询评议。同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年度考核、奖惩激励和退出机制,由各镇(街)纪检监察组织牵头,每年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主要从政治建设、宣传教育、村级事务监督、发现问题线索、能力作风建设情况等5个方面量化打分,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双挂钩”,充分调动履职积极性,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列为村级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对不认真履职的,及时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建议适当降低工作报酬;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程序终止其职务,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