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载于2021年4月2日《渭南日报》3版
记者:渭南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将韩城列为“三极多中心”单体一极和全方位支持韩城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今年渭南市“两会”又提出,全方位支持韩城“当好工业特长生,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集群”的要求。请问褚书记,韩城在这方面将如何发力推进?
褚锦锋:按照渭南市委、市政府“支持韩城当好工业特长生,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集群”要求,今年我们将全力抓好传统工业升级转型、新兴产业聚集成群、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力争工业产值转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两个增速”领跑渭南,让我们的“特长生”长板更长。

抓好传统工业升级转型。全方位推动线、板、管、型等产业链升级转型,做大做强钢后产业,推动龙钢全流程绿色改造,力争友发钢管三期、上若泰基冷轧镀锌带钢、龙兴钢铁精品高强度角钢建成投产,同步发展钢铁铸造、废钢利用等产业,努力打造千亿钢铁及金属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基础产业再造工程,加快推进焦炭产能置换、钢焦热电联产等项目。

抓好新兴产业聚集成群。积极发展动力电池、氢能源、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力促焦炉煤气提取高纯度氢、粉体技术装备等项目产能释放,确保红马科技二期、中国长城(陕西韩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如期投产,引进西安交大物理储能技术,推动“分布式能源+储能”快速落地,打造韩城储能产业示范基地。

抓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实施“强企安商破冰计划”,持续抓好减税降费和纾困惠企政策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修订,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群众诉求直通车机制、防拖欠账款机制,将服务窗口向产业集中区下沉延伸,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韩城将如何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
褚锦锋:韩城的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既是一座因煤而兴、因钢而强的工业城市,也是一座因椒而名的特色农业强市。今年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我们将全面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省委和渭南市委的决策部署,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坚持生态振兴为基。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振兴放在首位,我们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守护好绿水青山,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持续在美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建设绿色生态村庄,真正把韩城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明珠城市。

坚持产业振兴为先。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必须把产业振兴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我们将在坚持大力发展花椒主导产业不动摇的基础上,加快构建“3+X”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发展苹果、设施蔬菜及现代畜牧业,培育发展林下产业、黄河水产养殖、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特别是在乡村旅游产业上重点下功夫,切实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把文化旅游资源变为富民强市资产,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全面抓好人才、文化、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人才,我们将继续选派懂产业策划、懂农业生产、懂旅游营销等方面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锻炼,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振兴,也离不开文化的振兴和组织的振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活化民间广为流传的家风文化、乡贤文化、廉政文化、德孝文化等丰富资源,扎实开展乡村善治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组织建设,以“支部+”为抓手,选优配强镇办班子,带领各村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推动党建与发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记者: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韩城如何立足实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褚锦锋:在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省委、渭南市委的安排部署转变为聚焦“三新”、实现“三高”的工作成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进一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全力把韩城的事办得更好。

我们将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解决韩城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和加强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起来,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同庆祝建党100周年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六个进一步”这一重点,分阶段、分主题、分层级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落实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党的苦难辉煌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实际成效。

我们将利用好韩城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进一步发挥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基地、范家庄党支部、番地事变旧址等红色基地的教育引领功能,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情景党课、参观学习等主题活动,策划推出讲好红色故事、主题摄影作品征集、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红色文化传播活动,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弘扬东渡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到“一句誓言、一生作答”。

我们将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谆谆教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领会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的作用,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意见呼声,紧盯“急难愁盼”抓落实,全力以赴保障水、电、路、暖等“底线民生”,千方百计改善就业、社保、养老等“基本民生”,竭尽所能破解教育、医疗等“热点民生”,扎实推进城市网格化治理和社区信用化管理,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信任度、满意度,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凝聚追赶超越强大合力。
